Sunday, January 3, 2010

粥粉麺

粥粉麺,廣州城的傳統小食,未計上傳統佈拉腸,包括艇仔粥、炒粉麺、雲吞面的粥粉麺款式已經有20多種。南越人可以使用稻米做出如此多的街頭小食,真乃智慧也。另外,缺乏高筋面粉,南越人在普通麥粉中加入食用鹼,反覆捶打面團,令到廣式面條也有爽滑彈口的口感,和粗大依韌的北方面各有千秋。

將粥粉麺歸入小食也許有些嚴厲。例如我最鐘意的,一碗及第粥撒入少許油炸檜碎,取香滑米粥、軟滑豬潤(粵語,解作豬肝)、有嚼勁的豬生腸這些縱橫錯合的配搭,另配上一碟又薄又滑的牛肉肥腸粉,成年人沒有說不能飽食的。

這些經典米面類食雖不能登入廳堂,無緣婚嫁或冬至這類大日子,但是每次我回憶起食物在舌面上打滾,個中親吻和啜吮的樂趣奇妙無窮。只可惜,講求生活摩登的廣州府不再保留專注的心思放到粥粉麺製造上,僅剩下幾家食家在勉強維持。深圳,這個被官府封鎖、又遷入大量北佬的試驗田,根本找不出一間可以坐低的粥粉面小食肆。

最近饕餮粥粉面的地方有Central的幾家廣式食館,還有澳門黃枝記,他們幾乎保留了粥粉面的原始風味。不過,我擔心那些奶茶、咖啡和可樂寵壞的小孩,他們能有幾個還在欣賞南粵的經典。落港島回憶自己,上網自由論盡天下,這會是一種似夢似真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