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4, 2010

隨處泊車

食完晚飯出去散步,我圍住街區行了一圈,所見街邊泊滿汽車,從幾萬元的中國設計中國製造,到百幾萬元的德國豪華房車,有一部分還泊上了人行道。

我居住的這個社區,街邊不是合法的停車區,這些司機胡亂停放,影響行人通行,我當然不滿。車主就自己方便隨處停放,這是公民教育失敗的表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城市土地資源短缺。街頭及街尾的兩個樓盤設立了收費停車場,不過我常常見到有車駛去而不得門入,經常因為這樣產生爭執。實際上,這處叫做CBD的一個角落,卻一處公眾停車場也沒有。

我推測,即使政府規劃學足日本極善利用空間的能力,城市中再大肆興建立體停車場,仍然會普遍見到機車亂停亂放。就在今日的南方都市報的深圳專刊,報道了2009年深圳市機動車上牌數量多出2008年4萬部。政府車輛管理部門無掩雞籠般協助車輛登記註冊,完全不顧城市逼狹的事實,是缺乏執行政務能力,還是一味追求部門利益,值得深究。

無端端逆市增長的汽車銷售量,和全球性經濟萎縮逆道而馳,在中國設立製造廠的外國車商自然笑到四萬咁口(粵語,用麻將牌四萬像形人笑到張大口,露出牙齒狀),其中在馬路上飛馳的,自有不少油耗大、占位大的公務車。私人購車增加也是道路擁堵的主要原因,居民積累的財富用於購買汽車,是這個發展不平衡國家的一個現實。私人買車時未充分預計停車費用,隨處在路上停泊,這往往是他們自辯的理由。

好明顯這裡有交通的不公平。馬路是政府財政投資的,作為城市居民的大多數卻要同買得起車的一小撮共同爭路,從主干道上雙向僅有兩條巴士線同時有6條小車線,這就看得出。無論是單車徑受取消,行人路越來越狹窄,還有地鐵建設毫無前瞻性,我已經得到"公僕"無能無情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