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調查粗糙,缺乏足夠的嚴謹性,倒是可以成為坊間的話題。報紙的講法是63%的被訪者近6個月中從未使用香港的醫療資源,極具誤導性。我假設這6個月中,4萬7千人從未有過任何不適,這啱好是63 percent的構成比,那么如何說明在深港人依賴香港醫療服務程度較低呢?只要嚴謹地向公眾發布各項數據、調查工具以及調查方法,公眾自然清楚有幾多港人在深圳生病後應該得到醫治,但他們不去使用香港醫療服務。
我的估計不算數,規劃署和統計局的沉默亦都會讓大眾遠離真相。如果,事實上深圳常住香港居民衛生服務利用率低,他們不適後即不返回香港醫治,同時也不使用深圳的醫療服務,港深兩地政府部門面對這項研究,是否有責任盡快行動,惠澤61865個穿梭人呢?我知道英聯邦醫療服務福利高,居民診癥付費壓力幾近為0,不過他們那些不講人情的輪候制度也足以讓求診市民培養出良好的耐心。
相反,深圳的醫療服務有絕對快速的反應。如果住深港人在深圳診室前排隊超過10份中,他可以踢門、拍臺,威脅投訴。這是深圳居民的權力,港人不妨多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