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假如中國流行世界語

今日是世界語創始人Zamenhof的150週年誕辰,Google為此推出了專門化的標識,以紀念這位在語言學上極富創造力的眼科醫生。

我回想起20多年前。上埗的公開大學租用各間小學及中學課堂,晚黑以及禮拜六日放堂之時,公開大學的學員挾帶外出的外語補習書,大多用的是L. G. Alexander的新概念英語,不少人學習的就是世界語。就我彼時認識到的A to Z,我所閱讀到的世界語字符只有讓我陷入迷亂。

假如中國流行的第一外語是experanto而不是英語,那將會是怎樣的情景?中國人民的感情被傷害如何表達?怎樣用世界語說番禺居民的情緒穩定?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眾在世界語裡的對應名詞是什麼?這些都是很有趣的想像,只能證明語言只是文化的載體,而貴國的主流文化只能是這些無貢獻的內容。

如果重複現在的唯文憑論可能出現的結果,世界語在中國流行也一定是官員的必要技能。博士文憑、精通一到兩門外語,現在是掌握權力的小小代價。不過,使用英語作為第一外語並無有讓我失去什麼。至少,它讓我看清楚自己在世界鄰居眼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