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7, 2009

新衛生改革可否提升基層衛生服務利用率?

又一個許諾,外加上山下鄉運動般的口號,北京期望實現10年後城市居民的醫療消費重新分配在基層診所,這是2009年版本內地衛生改革方案之中的一條內容。

公立醫院和基層診所均由政府投資建立,就像一個阿媽生的兩個兒子,不過公立醫院享有更知名的聲譽、更高的訪問率。放任自由,公立醫院競爭力只會愈來愈強。北京最新宣布的這一衛生改革方案,可以如何讓國民更多地使用基層衛生及醫療服務?

北京希望通過價格措施降低基層醫療服務收費、提高基層醫療消費償付比例兩種措施,吸引國民將疾病診斷、治療活動就近解決,不再盲目擠入綜合公立醫院。對于消費能力低下的病患者,價格調節措施可能是一種有效的辦法,可以扭轉他們的消費欲望和模式。就普通病種的賬單而言,在綜合醫院的消費有更高的成本,而在基層醫院的開支會更低,如果它們的診斷、治療質量在同一個水平上。

北京新醫療改革方案調節國民使用基層服務的措施將觸及另一個問題:如果醫療服務購買者消費能力堅挺,他會首選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嗎?普遍的現像是,城市衛生經營者視基層衛生服務中的primary healthcare為低端的、補充的服務,為基層配備即將退休的、不安分的、缺乏醫學技能訓練的醫生,以及“安置”一些護士等衛生技術人員。同時,基層衛生服務的醫療設施乏善可陈。從天天鼓吹居民使用社區衛生服務的官員,監察他們自己是否使用過這種美好的primary practice就可以知道社區衛生服務的價值了。

在發達國家,未經過基層醫療服務接待就徑直使用綜合醫院衛生服務,將會發生高昂的醫療費用,漫長的醫院輪候,外加低微的醫療保險付費。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價格措施了。北京政府沒有采取綜合措施解決衛生消費行為舊模式以前,基層醫療服務利用率仍然會繼續低下,而城市綜合醫院大廳內將繼續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