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衛生行政當局演習白車(又稱救護車)在應急狀況下集中調度的出車效率,被急救中心集的74部白車中,33.78%反應遲鈍,未做到急救要求的1分鐘內出車。更甚者,有兩間市級公營醫院超過兩分鐘後才向110指揮中心報告白車已出動。
鑒于深圳官方媒體唱好不唱衰,不在新聞標題裏批評救傷車演練遲到現象,僅僅表揚准時出動的白車。我諗急救演習遲到無論原因出在司機方面,或是醫生、護士在緊急狀態下反應遲鈍,如何問責同樣不得而知。好自然,這些也是保持醫患關系和諧穩定的一慣做法。
如果政府醫院救傷車在正式急救服務中反應遲緩,那才是大件事。內地居民急救自救知識和能力薄弱,重大意外事件創傷、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生心臟衰竭等等,幾乎依賴政府急救服務。救傷車在創傷、heart stroke發生後的有效救治期趕到現場,系受害者邁過危險的關鍵。甚至緊急損害是否為病傷員造成終身相伴的損害,也依賴急救服務及時介入。這些是市民真實的需求,也是健康急救服務應盡本分。
問責處分白車出動遲緩,更要政府醫院經營者負上應有的責任。譬如,我知道一些公營醫院并無專職白車司機,醫院管理層擅自安排救護車司機采購、接受文件,白車出車的關鍵角色淪落為醫院打雜工人。至于衛生行政部門對媒體講,深圳市現有白車數量遠遠不能滿足人口需要,為何多年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而同時政府有錢投資20多億建立類似 濱海醫院 這種富人醫院,耐人尋味。
我諗深圳市各公立醫院急症室可以應付各類危險、嚴重的病症,而白車出動延遲導致潛在危害、耽誤急症市民生命,不可忽視。深圳市衛生局向公立醫院警告的重點莫過于此。
|